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
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党中央就把有计划地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作为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措施,并且把垦荒纳入了规划。
1955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派出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苏联学习共青团工作经验,行程中对苏联共青团组织城镇青年远征垦荒,建设共青城的情况进行了考察。苏联在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苏联的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
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
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重视。6月27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个报告,并在批示中明确指出这个报告“很有参考价值”。
7月1日,团中央向青年团华南工委、各省市委发出了《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青年团在这方面应起积极的突击队作用,并提出要“动员一部分城市中未升学的初中、高小毕业生及其他失业青年参加垦荒工作”。
7月27日,胡耀邦又主持起草了青年团中央向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报送的《关于响应党的号召,组织青年参加开垦荒地的几项意见》,向党中央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组织青年参加垦荒的计划。
团中央提出让北京带个头组织青年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然后在全国动员青年参加垦荒活动。会后,团北京市委立即进行了部署,准备先找几位青年发起,然后再在团员、青年中进行动员。
就这样经过团中央和团北京市委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最后确定了5位发起人,除杨华、庞淑英外,还有南苑的青年团员李连成、李秉衡和朝阳的青年团员张生三个人。他们都是最坚决、最积极,一定要去垦荒的人,都是各乡、村的团干部。
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家中接见了这5位发起人。胡耀邦问他们是否真愿意去垦荒,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们都一一做了回答。耀邦同志还勉励他们说,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建立新的村庄,将会碰到许多困难,你们必须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杨华等五人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倡议书,在北京及全国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青年纷纷报名。青年团北京市委从报名的青年中挑选出60人作为首批队员,组成全国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
8月30日,垦荒队出发,首都各界青年1500人举行欢送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大会。在会上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发表了题为《向困难进军》的讲话,他说:“我代表青年团中央欢送你们,欢送你们到伟大祖国的边疆——黑龙江去开荒。你们是光荣的第一队,是中国青年的一个有意义的创举。”他号召垦荒队员“要向困难进军!有一千条困难,就要打破一千条,有一万条困难,就要打破一万条。”
胡耀邦还代表团中央亲手把一面绣有“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队旗授给垦荒队,杨华代表垦荒队庄重地接过这面旗帜。在欢送会上,杨华代表全体垦荒队员表示决心:坚决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一定做到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我们踏上拓荒之路,要由一个光荣的北京人变成一名光荣的北大荒人。欢送会结束后,垦荒队员背着背包走向北京前门火车站,沿途有1000多名北京市民夹道欢送。
9月3日,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达祖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萝北县。
垦荒队员们刚进垦荒点时,没有房子,大家在荒原上搭起了第一个帐篷。60名队员就挤在一个单帐篷里,女队员住“二楼”,男队员在地上铺上厚厚的草,住“软卧沙发”。
9月10日那天,在萝北的荒原上隆重地举行了开荒仪式。60名垦荒队员,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党和人民发出了坚定的誓言——“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萝北县。面对祖国的河山,脚踏边疆的荒地,背负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成家乡,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成乐园。服从领导,遵守纪律,决不玷污垦荒队的旗帜。完成计划,争取丰收,为后来的青年开创道路。倘若我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辜负了党的教导,我愿受集体的制裁。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实现自己的誓言。”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经过一年的奋斗,取得可喜的成果。开垦荒地1800亩,生产粮食14万公斤,建房1200平方米。涌现出29名劳动模范,35名播种能手,44名农具手。
垦荒队员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经受住考验,站稳了脚跟。三年后,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开荒达10500亩,生产粮食90万斤,养马240匹,建房4120平方米。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建立的“北京庄”与天津、河北等青年志愿垦荒队建立的农庄合并发展成了共青农场,这个农场共开荒58.5万亩,累计生产粮食10亿多斤,每年上缴国家6000万斤。
(转自:八一青春方阵 编辑:杨雨心 审查人:郭晓彤 初审:陈雅婧 审核:刘 哲 终审:孟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