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团团学党史 | 2021年9月25日-yd77699云顶国际

 跟着团团学党史 | 2021年9月25日-yd77699云顶国际

跟着团团学党史 | 2021年9月25日

发布者:团委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1-09-25 [来源]: [浏览次数]: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 特别推出“党史天天学”栏目,展现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重温经典事件、致敬英烈人物、回眸历史瞬间,一起来学习!

2021年9月25日

党史上的今天

1937年9月25日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问中国,谈判并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1994年9月25日至28日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

1995年9月25日至28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28日,江泽民在全会上讲话,系统阐述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重大关系。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航天员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2012年9月25日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胡锦涛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

2016年9月2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7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年4月,公布《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

同日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

2019年9月25日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讲话指出,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历史瞬间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图为向平型关挺进的第一一五师。

百年先锋

高铭暄

见到高铭暄教授,是不久前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启动仪式上,93岁高龄的他为青年教师作首场讲座。

两个细节让人感动。一是,16页的手稿上满是修改痕迹。高铭暄为了这次活动,前一夜改稿改到凌晨两点,他说:“内容大致相同,但每次听的人都不同,当然要重新整理。”另一个是,演讲结束后高铭暄走下讲台的第一句话是:“讲了多久?没超时吧?”“27分钟,不多不少。”听到回答,老人家的表情才轻松了起来。

小细节,大学者,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高铭暄,其严谨和暖心让人肃然起敬。

“推动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着手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的高铭暄,被选入刑法起草工作小组,一干就是25年。

25年,38稿,新中国终于有了第一部刑法。“通过!热烈的掌声响起!”1979年7月1日,刑法草案在人民大会堂表决通过时的场景,深深地刻进了高铭暄心里。“当时兴奋得很,1/4的人生就为这一件事!”进入工作小组时的小伙子转眼已至中年。

之后的几十年间,在他和众多法律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刑事立法工作不断发展、进步。高铭暄说:“推动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如今,高铭暄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生态保护……他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规范的敏感和关注。

“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

去年教师节,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邀请,高铭暄为新生讲授了“开学第一课”。高铭暄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他有太多的感悟想讲给新生听。

“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这句话是高铭暄多年的人生信条。高铭暄著有个人专著8部,主编或参编的著作有10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他主编的《刑法学》至今都是刑法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

高铭暄认为,研究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他带领学生完成了多部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他的学生既有活跃在学术界的法律大家,也有任职重要岗位的一线工作者。高铭暄说:“学生们回来看我时,说我的观点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在与学生相处时,高铭暄的态度是包容而平等的。他常引用韩愈《师说》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他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高铭暄向来鼓励不同观点,在他看来,学术离不开创新,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味附和老师。

“作为一名学者,必须具有国际眼光、开放的思想和胸襟”

“作为一名学者,必须具有国际眼光、开放的思想和胸襟。”高铭暄深知学习国际法学对于更好地构建中国刑法学体系的重要性。他积极主张为国家培育国际化人才,为学生争取学习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学者。

80年代,高铭暄负责选拔国家教委公派出国的刑法学研究生,许多学生至今仍记得当年高铭暄的嘱咐:“要博采众长,学成归国后,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军就曾被导师高铭暄先后两次送出国门。1996年在德国进修时,他收到了高铭暄从北京寄来的信,“冯军,你学习勤奋,毅力又佳,当然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这封信,冯军一直保留至今。多年来,高铭暄为中国刑法学体系构建及刑法学国际交流所作的贡献,受到了学界的认可。

如今,93岁的高铭暄依然忙碌。他坚持学习,经常在朋友圈“打卡”学英语;热爱戏曲,作为京剧票友的他偶尔会在师生联欢活动上亮一嗓子……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却又平易近人的“人民教育家”,用一生诠释着师者本色。

(来源:团中央权益部 编辑:郭晓彤 审查人:胡紫宇 责编:张雪纯 审核:李敏 刘哲 终审:孟庆波)

网站地图